DB14∕T 3145-2024 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设计(方案)编制规范(山西省)

ID

3B6C892CC43E4F0F9CE8C4E6A7DBFB88

文件大小(MB)

0.28

页数:

16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ICSICS,73.040,CCS CCS CCS,D 20 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3145—2024,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设计(方案) 编制规范,Compiling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ized construction design(scheme) of underground coal mine,2024 - 09 - 28发布,2024 - 12 - 28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14/T 3145—2024,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 1,4 编制原则 编制原则 编制原则 ...1,5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6 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 ...2,附录 A(规范性) (规范性) (规范性) ..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2,DB 14/T 3145—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能源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4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能源发展中心、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煤炭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丰骏、张建生、剧江涛、邵国荣、宋俊生、毛新华、王鹏、王瑞军、宗保东、秦鹏、左明、严国超、于涛、赵帅、张慧敏、冯蕊、高红波、殷军练、乔青山、王钢,DB 14/T 3145—2024,1,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计(方案) 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计(方案) 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计(方案) 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计(方案) 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计(方案),编制规范 编制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设计(方案)编制的文本内容和文本格式,本文件适用于井工煤矿(含生产、新建及改扩建煤矿)智能化专项设计、建设方案,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50554 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 51024 煤矿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系统设计规范,GB/T 51272 煤炭工业智能化矿井设计标准,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编制原则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矿井建设现状、实际需求、采掘衔接计划等进行总体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完成矿井智能化建设。 实用为主,适当超前,优先选用实用、成熟且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或设备。但在设计(方案)中,应对后期要增扩容、技术即将迭代的系统适当超前考虑,保证智能化矿井建成后,既能满足当下的需求,又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可扩展性 系统结构易于扩展,以适应今后可能出现的较大任务负载。系统设备及软件具备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保护原始投资,满足智能化矿井未来不断升级迭代的建设需要,5 基本要求 编制依据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DB 14/T 3145—2024,2,——正常生产矿井采矿许可证、生产要素信息公告,安全生产许可证,建设矿井相关审批文件;,——国家、行业、山西省现行有关规定;,——矿井地质资料。 应深入分析评价备案的矿井地质资料,并应对井田地质构造、灾害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矿井资源储量、剩余可采服务年限等有关智能化建设客观地质条件做出评价。 设计(方案)编制时,应首先明确建设目标,遵循标准指引,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缺项建设、过度建设,并根据煤矿实际建设现状、资金计划、采掘衔接计划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智能化建设设计(方案)。 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设计(方案)内容应满足以下要求:,——符合山西省矿井智能化建设相关要求;,——指导矿井智能化建设,保证设计(方案)顺利实施;,——为矿井智能化建设项目年度资金计划提供依据;,——指导矿井合理控制建设投资;,——指导矿井智能化建设项目采购时技术文件编制;,——满足矿井智能化建设施工组织需要。 智能化建设时应提前布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可靠、高速的主干传输网络,建设具备数据治理、数据融合、数据分析、数据备份、数据异地灾备功能的数据中心,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满足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及以上要求。各子系统在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云平台上统一部署,并在综合管控平台内实现各系统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共享。 对不同技术路线、建设方案做出相应比选。 应对矿井智能化建设投资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不应对装备、产品等的具体生产厂商、型号参数等进行明确指向性说明。 未提及的矿井相关智能化系统,可在矿井智能化建设设计(方案)中相应补充完善,6 文本内容 概述,6.1.1 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设计(方案)包括《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设计(方案)说明书》(以下简称《说明书》)、《设备及软件清册》、《概算书》三部分内容,6.1.2 《说明书》内容包括:封面,扉页,人员名单,目录,前言,正文部分等。其中,正文部分包含:矿井概况及基本条件、矿井智能化建设总体规划、矿井智能化建设内容、保障措施、效益分析、技术经济、存在问题及建议等,6.1.3 《设备及软件清册》、《概算书》作为《说明书》的附录。 封面、……

……